第113章 一扫光(1 / 2)

刘欣雨连忙点头应是。 让齐校长给自己办庆祝宴是不可能的,但是请齐校长和各位老师去村里喝庆祝酒却是应该的。 刘欣雨倒是不想办什么庆祝宴,却又想让家里人好好地开心开心,干脆随便陈招娣去折腾了。 录取通知书应该要过了年才会陆续发出,三月份才会开学,那个时候民勤小学早该开学了,不用担心去学校找不到齐校长。 今天刘欣雨还有件要做,那就是班上评选三好学生。 每个班可以评四个三好学生,按照惯例基本上是班主任一言堂。 惯例是由老师提名,同学举手通过的形式。 刘欣雨却不打算按这个惯例来,而是先让同学们参照三好学生的评选标准进行提名。 这个学期二班虽然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是落实到个人,真正够得上三好学生标准的同学并不多,让刘欣雨感到欣喜的是刘新尧和张洪波均在其中。 同学们对这种新的评选方式十分好奇并积极响应,你一言我一语,很快就有十多位同学上榜。 接着就有同学指出某位同学不符合评选标准,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九位同学的名字。 看着黑板上九位同学的名字,刘欣雨默默地点了点头,孩子们还是很认真的,把符合评选条件的同学全都挑选出来了。 不过她还是故作不知地看着同学们问道:“还有没有新的人选要补充的?” 同学们纷纷摇头,异口同声地称答道:“没有了!” 刘欣雨事先已经做好了准备,拿出一叠小纸条,把几位班干部喊上来,让他们把这九位同学的名字填在纸条上画好的表格里。 虽然花了些功夫看着也麻烦了些,但是刘欣雨觉得这样做值得。 至少刘新尧有了被评选的机会。 如果真的按照惯例来评选,刘欣雨肯定不好意思提名刘新尧,只能眼睁睁地让刘新尧失去这个参评机会。 一张张写着名字的纸条发到同学们手上,刘欣雨再次强调,只最多只能选四个同学,并在选出的同学名字下面打“√”,不选的同学名字下面也要打“×”。 等同学们将票折好交到讲台,刘欣雨又让同学们自己报名参加唱票、监票和记票。 在同学们的认真评选和积极参与之下,二班以别出心裁的方式选出了本学期的三好学生。 张洪波和刘新尧高票当选,另外两位一个是红星大队的蒋月琴,一个是奋斗大队的陈诚,票数都不低,全都过了半数,这四人成绩都不错,各有各的优点,说起来也算是实至名归。 一月二十八日是民勤小学放假前的最后一次全校大会,也是刘欣雨作为代课老师的学校的最后一天。 张洪波作为二年级二班的班长代表全班同学领取先进班级的奖状,并代表全班发言。 站在下面的刘欣雨看着这一切,心情有些复杂,真的有些不太平静。 回想这半年,有心酸和苦涩也有开心和快乐,总结起来就是痛并快乐着。 这一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了,虽说放假了刘欣雨却也没有办法闲下来。 刘家今年收入颇丰,陈招娣早早就去供销社买了布和棉花,要给全家做一身新的冬衣。 刘欣雨负责裁剪,陈招娣负责缝纫,王三妹负责絮棉花,十天前全部完工。 不知刘丽芳从哪里听到了消息,跑到陈招娣跟前又是哭又是求,硬是把陈招娣哭得心软了,一个不留神做好的冬衣被刘丽芳一扫光。 把王三妹气得心肝肺哪哪都疼,却又不敢对着陈招娣发作,只能在刘青松耳边滴咕,把刘青松烦得不行,心里难免对陈招娣有些怨言。 家里是好过些了,可是再好过也不是这样做的。 难道就刘丽芳要过年,他们就不要过年? 哪里有一家人的冬衣全部一扫光的道理? 陈招娣在刘丽芳喜滋滋地背着一大捆衣服离开之后,心里就后悔了,但是脱衣服已经给出去了,她还能跑去抢回来? 不能跑去女儿家里把衣服抢回来,又不能眼看着家里的儿孙和老伴过年还像往年一样穿着旧衣服过年,可是家里的布票已经全部用完了,她到哪里去弄布票呢? 不过两天陈招娣就急出了满嘴水泡,刘欣雨看了心里有些不忍。 说真的,对陈招娣这次的行为,刘欣雨也是有意见的,毕竟其中也有她出的布票。 对刘丽芳更是十分不满甚至是讨厌的。 刘欣雨到底不是个狠心的人,舍不得陈招娣急得团团转却求告无门。 她身上还有五尺快过期的布票,得在年前用掉,过了年是要作废的。 另外今天刚收到张洪亮寄来的信,里面有两丈布票,两斤棉花票,都是七八年的。 本来并不打算用,想等张洪亮回来还给他,现在只能先拿出来救急了。 “奶,我得了点布票和棉花票,拿去先给弟弟妹妹们做新衣吧。”刘欣雨将布票和棉花票塞到陈招娣手中。 陈招娣接过来一看,只有五尺是即将过期的布票,其他的全都是七八年的。 她虽然不知道票和棉花到底是哪里来的,但是可以确定绝对不是刘欣雨藏私。 不过那五尺快过期的布票还真是刘欣雨藏下来的,她本来打算去县城买一块厚一点的毛料回来给自己做一件大衣,只是没不忍陈招娣为了布票发愁,才将最后的私藏贡献出来。 陈招娣估计猜出了刘欣雨这些布票来自于张洪亮,她怎好意思拿这些布票和棉花票来弥补自己过失,把布票和棉花票还给刘欣雨,努力挤出个笑脸说道:“不用不用,你留,或者给洪亮扯块布做身新衣服。我找你姑要票去。” 找刘丽芳要票? 刘欣雨不由苦笑。 刘丽芳在拿到新衣服之后,就把家里的布票棉花票全